1)現場勘察及鉆探
通過現場實地考察,了解現場及小區周邊情況,便于后續組織施工。另外通過工程鉆探,獲取暗涵的準確位置,為工作井設置提供依據。
2)增設工作井
由于整條暗涵基本沒有現成的檢查井,故需新增一定數量的工作井采用分段作業的方式,對整個暗涵進行清淤排查。
通過工程物探與工程鉆探相結合的方式定位出暗涵具體走向的前提下,每隔50米左右開設一口1.5m×1.5m的工作井,共約6口井。該井既保證滿足施工的要求,又要保證今后周邊無安全隱患,既可作為當前工作井使用也可作為今后檢修井使用。
工作井的具體施工流程如下:①施工現場密封圍擋;②現場鋸縫切割;③拆除圍墻、修建臨時圍墻、回遷圍墻;④人工挖土方、轉運土方、外運土方;⑤井的蓋板反梁、砼預制蓋板的制作及安裝;⑥周邊環境的修復。
3)排氣通風
施工人員進入工作井前,打開所有工作井進行通風約30~50分鐘,井室內必須使大氣中的氧氣進入檢查井中或用鼓風機進行通風換氣,有毒氣體探測儀測量井室內氧氣的含量,施工人員進入井內必須佩戴安全帶、防毒面具及氧氣罐。
4)井室清撈
考慮到工作井內淤積度較高,用鐵鍬在井內打撈工作井中的飄浮物及垃圾,裝袋斗車運至指定堆放點,再由自卸車棄置指定點。
5)下游抽水降水
先在下游設置兩臺抽水泵,加速上游暗涵排水降低水位。
6)圍堰施工
先往相鄰兩座工作井內丟沙袋,當滿足人員下井施工條件時,再人工下井堆砌圍堰,圍堰呈梯形狀,上寬1.5米,下寬4米,高度2.5米,在圍堰堆砌的同時,需要人工配合清除部分淤泥及配合水泵進行上游抽水,方可達到圍堰體筑底夯實,達到圍堰堵水的效果。
7)暗涵清淤
圍堰封堵后,繼續用渣漿泵對施工段及上游暗涵抽水引流到下游段,待施工段暗涵水位降到淤泥面,方可人工進入暗涵內清淤、排查。并時刻注意上游水位,設置2臺備用渣漿泵,以免水位過高影響下游施工。
對于上層流質淤泥先采用渣漿泵抽吸排至沉淀池,然后再人工下井進入暗涵對下層硬質淤泥進行人工清挖,裝袋拉至井口,運至指定地點。
在下井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對暗涵內的磚、石、淤泥等殘留物進行人工清理,直到清理完畢為止,Z后人工進入暗涵內進行排查取證。